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来校作报告
本报讯 4月5日下午,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来校作〈〈观念创新与教育创新〉〉报告。kaiyun官网处级以上干部,各总支书记、副书记,部分教师参加报告会。
报告分三大部分:一,21世纪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二、观念与创新的重大意义;三,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报告内容附后:
观 念 创 新 与 教 育 创 新
田 建 国
一、21世纪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
首先,我觉得这个挑战我们要放在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下来考虑。
(一)、21 世纪的三个特点:
1、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马克思说科技是生产力,邓小平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现在来看,知识就是生产力,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要素,现在看这个是非常清楚的,知识经济的发展把传统经济学的概念改变了,知识是现代经济长期增长的首要因素,决定因素。比尔.盖茨在美国哈佛大学只上了一年大学,85年30岁时成为世界富翁,95年40岁时连续6年成为世界首富,美国微软的资产总值达5000亿美元,对于半个中国的经济总量;个人资产到了1100亿美圆,相当于半个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农业社会靠土地致富,工业社会靠劳动资本致富,知识经济社会靠知识致富。
2、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什么是突飞猛进?就是突然起飞,迅速启动。现在21世纪最受重视最受青睐的是两项科学技术,一项是干细胞研究,一项是纳米技术研究,都将在21世纪产生革命性突破。美国公司目前正在研究纳米晶体管,如果研究成功,百万元的计算机一下子可以降到万元,所以讲当20世纪初量子力学、相对论刚刚问世的时候,有谁会想到它们会催生出半导体、超导体、高档品激光电脑,而且短短数十几年内,改变了人类,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特别是我们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3、21世纪是信息科学的世纪。信息科学主导的世纪有三个主要法则,或三个定律:摩尔定律、梅德卡富定律和盖茨定律。摩尔定律: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每18个月提高一倍。芯片就是以这样的速度在进步,支撑着当代所有的文明。梅德卡斯定律:计算机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节点越多价值越大,所以不断扩展网络求得更大价值。盖茨定律:创新者脑中的每一个新主意将影响全世界每一个企业的心态。在当今世界领先的不是资本最多的公司,而是头脑是最好的公司,好主意总能找到资本,以智取胜。
从国内来讲,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个方面:商品供求关系,经济运行体制,对外开放格局都发生了的根本性变化。
从省内来讲,去年六月,山东召开省委工作会议,提出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特别是省委书记张高丽的讲话,引起极大反响,请江苏、浙江来介绍经验,我们确实感到天外有天,强中有强。现在形势确实逼人,今天的竞争不仅是激烈的而且是残酷的。前几年我们的习惯思维叫八字方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我们感受最强烈的是:快进则升,中进则退,慢进则衰,不进则亡。我们要不断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要看到差距,看到危机,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高校当前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高校如何实现新一轮发展,二是高校如何支持山东新一轮发展,高校发展要放在山东经济建设大平台上来研究,做大、做强、做活山东的教育。
所谓做大,就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今年山东高校在校生78万,1998年18万,比1998年翻两番,历史性的突破,山东的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近入大众化阶段,去年我说中国在校生在校数量和美国可以平起平坐。
所谓做强,就是增强我们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山东高校成为全国的高原,使一批学者学科成为全国的高峰。目前,山东省的高校是“山”多“峰”少,拔尖人才少、拔尖学科少,与山东经济大省不相称。最近上海高校研究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问题,如果以美国哈佛大学办学实力100分,那么北大清华是15~17分,复旦交大10~12分,以此标准,我们山东高校多少分?我们应当重视差距。所以,我们学校要发展人才型教育,增强竞争意识。像美国打阿富汗、伊拉克,靠的是经济优势、军事优势。经济优势、军事优势的基础就是人才优势、学术优势、大学优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曾经说过,美国真正的实力不在于它生产了多少汽车、波音飞机,美国是一个大学林立的国家,它有几千所大学、几百所研究型大学。我们知道,美国的科研,全放在大学,大学强,科研强。在世界上有一种说法,世界科技的中心在美国,世界科技的强国是德国、英国和日本,世界科技的大国是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中国、巴西和印度被列为世界科研边缘国家,美国大学强,科研强,几乎在世界科研各个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现在美国人口占世界的1/22,但拥有占全世界1/2的本科生,1/3的研究生,1/4的科研人员。我们要不断增强我们高校的竞争力,为中华民族挤入世界民族强林做出贡献。(未完 待整理)
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最新的、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高等学校应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要在指导工作实践上见成效。学习主要抓两头,一头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要带头学习,带头研究,带头宣讲、带头实践,做好学习的榜样。要当好学校改革发展的导演,把握方向、树好思路、抓好大事、带好队伍。我们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谋事,挖掘潜在优势、发挥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争取更大优势。要有战略眼光,进行战略规划,通揽全局。
当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黄金机遇,机遇就是一笔战略资源,好机遇胜过一大堆计划。在高校发展中,快人一步,抢占先机,步步主动;慢人一拍,亦步亦趋,步步被动,结果拉大差距。所以,对改革发展的决策,特别是机遇性决策、超前性决策一定要不争论,在实践中逐步统一认识。一些抢抓机遇的重大决策往往是在意见不一致时决定的,意见一致是在事情成功之后。真理不是越辩越明,要通过实践来证明。对于改革发展的探索应当按照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做结论的要求,允许试,鼓励干,我认为我们领导班子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要很好地认识、高度地认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第一要务来衡量,用第一要务来检验我们学校党建和德育工作的成效。领导干部的素质,学校领导的凝聚力、战斗力,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通过在推进第一要务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现在,我们有这样那样的检查,却常常忽略第一要务的检查;我常常有这样那样的要求,却常常忽视了落实第一要务的要求;我们常常有这样那样的一票否决,却常常忽略了第一要务的一票否决。学校党建工作、思想工作要推进第一要务的落实,这样党组织才有生机,才有活力,才能发挥作用,而且要用第一要务来检验用人的导向。省委书记张高丽说,要大胆启用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谁能把事业发展上去,我就选谁,我就让谁干。在这个问题上有几个关系要处理好:要重干部的实绩,但不能简单的以数字用人;要重干部的四化方针,但不能简单以年龄学历来取;要重干部的标准,但是不能简单地求全来取;要重干部的公平竞争,但是不能简单地以好恶用人。我认为干部是干出来的,是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我想我们领导班子学习要解决好第一要务的问题,怎么发展学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主题,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始终要把第一要务作为我们学校的根本任务。
另一头就是青年学生的学习。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魂,要想这代青年永远跟党走,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他们。要让这代青年学生做到三个关注: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进步,关注百姓疾苦;要做到三个遵守:遵守道德规范,遵守社会规范,遵守法律规范,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者、宣传者、传播者、实践者。我们党只有从理论上武装青年,才能在政治上赢得青年,进而赢得未来。
二、大力推进德育创新
(一)继续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如果把学校工作比喻打仗,德育就是占领制高点;如果把教育科研比喻为骨和筋,德育就是气和神。德育是我们学校躯体的脊梁,是学校生命的微量元素,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
(二)要确立德育创新的指导思想。
德育创新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就是执政为民。“执政为民”一个是以民为本,一个是以人为本。简单说,学校以办学为主,我们德育的指导思想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意思是,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被灌输的客体。德育是社会的要求,我们也应当把它看成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这种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自我要求。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效果。德育不是束缚人、约束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德育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志力、发展力和亲和力。
还要以教师为本,我们的师德建设要体现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思想。师德建设以前主要是谈教师的自律意识、奉献精神、人格力量,都非常对,我们做的远远不够,要继续加强。但很少谈教师的需求、教师的发展提高。实际上,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造就了教师自我,教师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教师也是一个有价值有幸福感的人,而不只是一个传播知识掌握知识的体系。过去有两句诗形容教师事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像教师职业除了吐丝流泪、蜡炬成灰便无所作为,把教师职业看成一个悲苦职业,我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个幸福快乐的职业,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才能使学生充满信心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所以说,学生的幸福是老师给的,老师的幸福是学校给的,发展人、提高人、理解人、尊重人、温暖人理应是师德建设的应有之意。
以人为本的内涵。
我认为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主要在三条上。第一条,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欲望,把人作为教育的主体。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我们一切教育都应当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为什么呢?现代人的自我价值、自我尊严不再需要外面的肯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尺度,更不是金钱标准所能够衡量的,而是自我实践、自我理解、自我确认。第二条,以人为本就要把教育与人的尊严、自由、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使教育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用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第三条,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要用情感来激励人,要有人情味,做到关心人、体贴人、丰富人、温暖人。德育是教育人的工作,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感情决定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思考的结果,只有以情感人我们才能以理服人。一位大教育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把对学生的关爱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是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对他们流泪而流泪,我对他们微笑而微笑。从这角度讲,学生美好的人生一开始就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
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一是在德育的价值上要实现德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一定要包含个体价值,但绝对不能代替个体价值。二是在德育地位上要实现德育的政治地位和教育地位的统一,德育的政治地位就是坚定不移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所谓德育的教育地位,就是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核心,为其它各育提供动力、导向、保证作用。三是在德育的职能上要实现德育的教育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统一。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证、服务是扩展,当前我们更应当强调服务,服务学生。
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最终落实在人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前提。中央颁发素质教育决定四周年了,经过我们的实践,经过我们的讨论,大家得到共识。素质就是体格,素质就是做人,素质一定要包括知识和能力,但更强调做人的能力,更强调人的内在素质。什么叫素质教育?一位大哲学家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讲的不是素质教育,但用在素质教育上非常好,非常恰如其分。他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全过程。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哪怕是两个顶尖的优秀行为也顶不上优秀的习惯,优秀的行为是孤立的、暂时的,缺乏后继性,真正的优秀是习惯优秀。所以素质教育就是优秀习惯的教育,这对学生是终身享用的。
2、德才兼备是全面发展的标准。一个面向21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德才兼备,德才兼备是成才立业、奋发有为的前提,一个人志大才疏固然成不了才,反过来,一个人有才气、有智慧,如果没有优秀思想品德,难以成就事业。我们应当记住:一个观点是成小事靠业务素质,成大事靠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第二个观点是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
3、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现在有些干部一谈到个性似乎谈虎色变,把个性等同于个人主义。我认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个性是教育的灵魂。工业社会特点是标准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个性化,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学生身心的特点塑造学生思想品格,绝不是培养学生的个人主义,个性与个人主义是两回事,个性发展完全合乎人才成长必然规律。所以,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没有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很难说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可能是一种畸形发展,这是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往往把全面发展误解成全科发展,要求学生样样都学,样样都行,样样都精,事事都成将来可能一事无成。实际上,真正的全才是没有的,大多是奇才、偏才、怪才,语文好数学差,数学好语文差,化学好物理差这都属于正常现象。所以说,高考制度要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网开一面,高考是双刃剑,一方面选择创造人才,一方面埋没人才,国学大师钱钟书考取清华时数学15分,被清华录取;历史学大师吴晗考取清华时数学0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考取山东大学时数学0分语文98分,我们对有特长、有个性的学生应当鼓励。现在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平才多,真正有特长的拔尖人才少,平才与拔尖人才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学生有没有创造个性,一个拔尖人才不是样样都行,而是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有卓越之处。如果我们求全只能助长平庸,埋没人才,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知识高深的教授可能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一个可以驾驭几十亿美元的企业家可能是个大老粗,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4、道德价值是全面发展的内涵。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当反思什么是教育,要重新审视选择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我们大家都来源于教育,生成于教育,提高于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陶冶情操,塑造健康饱满的人格,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让学生回答好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二是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也就是说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前者学习是根本性的,后者学习是工具性的,但是我们有些教师有些干部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错位,重智轻德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按照这种片面发展的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我概括为:有智商的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独创,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信仰,有目标没有希望,最后出现有青春没有热血,这将是十分危险的。清华大学出现的刘海洋伤熊事件,刘海洋已经免试保送研究生,他偏要拿着硫酸到北京动物园往狗熊身上泼硫酸,看看狗熊反映如何,缺乏人文修养,缺乏道德,从这一点来讲,教育的概念,首先是一个道德教育的概念,教育的事业首先是一个教育学生道德养成的事业。
5、非智力因素是全面发展的主导。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现在大学生初步具备了一些现代性的思想品质,比如说,越来越鲜明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效率意识,但是在理想信念、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公德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还有欠缺,还应当完善提高。我们的教育眼光、视野应当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更多地伸展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道德人格、道德品质、伦理规范、思维方式。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命题,在当今社会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意志力、人际关心、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思维方式等等,谁的非智力因素开发的好,他的优势就大,成功机会就多,说透了非智力因素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说白了就是做人处世的道理。
6、国际人才的标准是全面发展的借鉴。随着我们加入WTO,人才国际化进程加快,我们要研究国际人才的标准。现在国际人才标准的取向从学历取向阶段、能力趋向阶段正在向品行取向阶段来发展,国外针对优秀人才的标准主要参考六个标准:品行、动机、潜能、理解力、知识、经验。它们重要的程度是依次递减,品行放在首位,它们之间是:没有品行光有动机很危险;没有动机光有潜能是无能;没有潜能光有理解力是有限的;没有理解力光有知识毫无意义;没有知识光有经验则变得非常盲目。21世纪的人才更注重人的素质,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这是个老话题,但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很好地认识。有人形容德育工作干部:一没钱,二没权,长着两片嘴皮子讨人嫌。第一,我们要提高认识。德育工作是学校改革开放发展的精神动力,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行动都离不开思想工作、德育工作。有两句话要把握好:说服力就是凝聚力,导向权就是领导权。德育工作、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辐射力、说服力体现我们党在高校的执政水平,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第二,对德育干部的要求问题,我认为应当把我们德育工作做为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来研究、来实践、来奋斗,作为一个建功立业的岗位,奉献聪明智慧才智,你才能干出成绩,用自身的素质来赢得形象,用自己的作为取得领导的支持。
三、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现在形势确实逼人,今天的竞争不仅是激烈的而且是残酷的。前几年我们的习惯思维叫八字方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我们感受最强烈的是:快进则新,中进则退,慢进则衰,不进则亡。我们要不断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按照省委要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高校当前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高校如何实现新一轮发展,二是高校如何支持山东新一轮发展,高校发展要放在山东经济建设大平台上来研究,做大、做强、做活山东的教育。
所谓做大,就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今年秋季以后,山东高校在校生72万,比1998年翻两番,1998年18万,现在72万,历史性的突破,山东的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近入大众化阶段,去年我说中国在校生在校数量和美国可以平起平坐,当时中国是1400万,美国是1420万;今年6月23日,联合国教科研组织发表报道: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非常了不起。日、法、德用十年、几十年从精英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我们用五年时间就完成了,而且大扩招使全国500万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同学走进大学校园。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表明,老百姓最关心的三件事:1、教育2、医疗保险3、社会治安,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这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谓做强,就是增强我们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山东高校成为全国的高原,使一批学者学科成为全国的高峰。目前,山东省的高校是“山”多“峰”少,拔尖人才少、拔尖学科少,与山东经济大省不相称。最近上海高校研究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问题,如果以美国哈佛大学办学实力100分,那么北大清华是15~17分,复旦交大10~12分,以此标准,我们山东高校多少分?我们应当重视差距。所以,我们学校要发展人才型教育,增强竞争意识。像美国打阿富汗、伊拉克,靠的是经济优势、军事优势。经济优势、军事优势的基础就是人才优势、学术优势、大学优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曾经说过,美国真正的实力不在于它生产了多少汽车、波音飞机,美国是一个大学林立的国家,它有几千所大学、几百所研究型大学。我们知道,美国的科研,全放在大学,大学强,科研强,在世界上有一种说法,世界科技的中心在美国,世界科技的强国是日本、德国、英国,世界科技的大国是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中国、巴西、印度归结为世界科研边缘国家,美国大学强,科研强,几乎在世界科研各个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现在美国人口占世界的1/22,但拥有占全世界1/2的本科生,1/3的研究生,1/4的科研人员。我们要不断增强我们高校的竞争力,为中华民族挤入世界民族强林做出贡献。
所谓做活,就是我们的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引进海外资金和社会资金的问题上,解放思想,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善于进行资本运作。现在高校发展是黄金机遇,企业家可以投资,银行可以贷款,高校自身拥有庞大的国有资产,如果把国有资产盘活,再加上海外资金、社会资金的多元投入,资金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什么叫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落后者跨过先行者某个阶段的超常规赶超行为。落后者快速跟进不等于跨越式发展,快速发展不等于跨越式发展,只有落后者超过先行者某个阶段,才叫跨越式发展。
我们学校要很好地研究跨越式,怎样使我们的学校更上一层楼,这里牵扯到观念、机遇、办学特色等很多问题。我认为观念的变革是跨越式发展的先导,跨越式发展是发展战略,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交替,你用走的速度去追赶前面跑的人,唯有跨越。我们学校要建高水平大学,要建开放型、研究型、多科性大学,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建高水平大学需要长期的建设,需要历史文化的积淀,需要长期的投入,但是,短时间建成高水平大学也不是纸上谈兵,英国的沃克大学,建校35年,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被称为世界大学奇迹;我国的香港科技大学,建校14年,跨入世界大学100强,什么概念?清华、北大没有进去,科技大14年就进去了。有人说香港科技大有钱,未必,是有钱,但100强有很多因素、很多指标。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找到出奇制胜、异峰突起的突破口,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切入点,比如说:学术大师的引进,优势学科群的建立,超常规的资源整合,这种资源整合不仅是教育资源内部的资源整合,还要把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这样,学校才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从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来看,北京大学在1916年以前学术空气沉闷,办的并不怎么样。蔡元培去任北大的校长时,很多人劝他不要去,不要毁了他一生的清名,但蔡元培去了。一上任,便辞掉北大一大批学术庸才,聘请了一大批具有变革思想、创新思想的人才,比如说陈独秀,蔡元培聘他担任北大的文科学长;夏元立,第一个在中国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学者,担任北大的理科学长;李大钊担任图书馆主任;鲁迅任文学院教授。当时北大共有200多名教师,其中教授90人,平均年龄31岁。美国大教育家杜威在北大工作两年,他后来回忆这一段历史时说,如果从专业知识角度来讲,蔡元培比不上牛津、剑桥的校长,但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创新来讲,远远超过了牛津、剑桥的校长。为什么呢?当时北大真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推进了社会的变革,发生了“五四”运动。这就是教育思想的飞跃、跨越。最近北大人事制度的改革,引起全国的关注,哈佛大学的教授也写文章评论此事。北大教授和书记两个人的对话,教授说:李书记,先行一步就是先进,先行三步是先烈,你是当先进还是当先烈?是不是要当北大历史上第二个蔡元培啊?北大的人事制度改革,简单说就是聘任期有限,次数有限,未获聘任,马上离开北大,而且毫不留情。制定了一个比例,除正教授外,1/3讲师,1/4的副教授,而且拿出1/2的岗位向全国乃至世界招聘。为的是使北大绝大多数学科成为中国这个学科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使教师队伍呈现活力,使一流人才真正浮出水面。实现高校的跨越式发展,观念问题非常重要,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飞跃推动了大学教育的跨越发展。
大学的职能作用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古希腊大学是哲学思维场所,中世纪大学是传播人文知识和道德真理的圣殿,只是到了二十世纪初,大学才走出象牙之塔,成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18世纪,英国的大学是最好的,以纽曼为代表,主张大学是纯文化机构,是教学;19世纪,德国的大学是最好的。英国人、美国人都到德国留学,德国的洪堡思想就是创新,提出科学研究、自由探索;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的大学是最好的。美国的威斯康丁大学提出大学还要为社会服务,由此构成了21世纪现代大学的新理念: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大学教育思想的跨越、飞跃,促进了大学的发展。
跨越式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注重内涵的提高、注重办学质量的提高,外延的扩展要为内涵的提升服务。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大学不是高楼林立,而是大师云集,这才是大学发展的根基所在。日本的日本大学,学生多达10万人,但了解它的人并不多;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现在只有900个教师,学生不足一万人,但在美国44个科研领域评价中,它在33个领域名列前三名。
对我们学校来说,怎么实现跨越式发展,怎么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我们学校要有新的目标。发展定位有十六个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高,这是学校定位的关键。我认为我们学校要发挥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能上水平,有特色才有活力,我觉得我们学校的目标呢,应当建设成一个建筑强校,将来改名为kaiyun登录中国入口登录之后,我认为还应当突出这个特色。我想青岛建工学院要跻身于建筑强校,必须从教学主导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关键在三个方面能够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一,学科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要有较大的提升,必须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代表学术水平和科技竞争力的国家级重点项目能够达到年均10~20项;第二,对我们山东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贡献比较显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应当稳步增加,而且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取得明显成效;第三,使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学生的生源质量、培养水平、毕业生在学术界、企业界、政界的优秀代表能够达到一定数量,社会总体评价良好。我想以上三个方面是我们建设建筑强校的主要内涵。当然,还应包括校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校园文化特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