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建设 > 正文

学校2022年度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情况

  时间:2022-11-28   点击数:

学校2017年获批青岛市文明校园;2021年成为省级文明校园提名学校;2022年,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为“双高”建设、“十四五”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思想道德建设走深走实

学校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题主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制定落实高等学校思政课建设标准的工作方案等文件,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2022年度教师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1项,全省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青岛市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先后制定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在省首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1名教师获一等奖、1名教师获三等奖。

组建党政干部、学生工作干部、思政课教师、马院研究生、团员青年等为骨干的五支宣讲队伍,开展常态化、全覆盖宣讲。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评青岛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在2022“中国梦·新时代·新征程”青岛市百姓宣讲大赛比赛中获故事类二等奖、理论类三等奖、曲艺类优秀奖。

落实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细则、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教职工理论学习的实施细则、“三全育人”一体化推进方案,构建“1237”思政工作体系,形成“青小鲤”、红十字志愿服务团等一批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品牌。1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1名学生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二、领导班子建设坚强有力

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的贯彻落实台账》等制度,系统推进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五大行动”,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意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方案,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廉政问题专项整治,将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要求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实施干部素能提升工程,开展分级分类、线上线下、借调挂职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2022年1-9月累计培训干部1100余人次;选派干部外出挂职28人次。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1个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1党建“双创”成果案例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党建示范创建与质量创优山东高校案例集》,1二级党委获评青岛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三、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

在《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等基础上,修订完善《2022版师德考核评价表》《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引进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考察实施办法》。在学校第三轮岗位聘用和职称评审中,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表现作为首要标准。

每年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持续健全师德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中心组2022年第十次集体学习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开展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感动理工”人物、“三全育人”等评选表彰活动。2022年度,一批教师先后获宝钢优秀教师、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省绿色最美家庭、山东青年创新突击队、山东青年创新榜样、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青岛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青岛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四、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彰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开展“国旗下的思政课”“百千万人才双引导”等活动。深入实施文化“两创”,利用清明节、端午节等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时间节点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动,打造“一二九”合唱比赛等活动品牌。注重典礼育人,创新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强化校史校情教育,结合70周年校庆筹备,启动校史整理编录工作。2022年,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

五、校园环境建设优美和谐

注重加强校园环境中的文化元素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室、进宿舍、进食堂;将校史文化融入到道路、建筑和景观命名;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建设书院式公寓,形成环境育人长效机制。常态化做好校园疫情防控,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2022年学校获评2021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引导师生积极参与青岛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光盘行动、节能宣传教育,创建生态型、节约型校园。

六、阵地建设管理规范高效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齐建强各类活动阵地、宣传阵地、网络阵地,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会一报”制度,建立信息审核排查通报制度,信息发布注重审核把关。发挥“山东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分中心”作用,组织师生参与“网络教育优秀作品展示”“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活动,完善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做好舆情信息的监测分析、研判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完善线上线下结合、上下贯通、内外联动的舆情引导与应对处置机制。

版权所有:2017 CopyRight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